第六百零七章 ??整合冀州-《三国之霸王张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南皮城中。
    家家户户房门紧闭,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,更是派遣家奴守备大宅,严阵以待。
    大批大批的袁兵,被迁出了城外。大批大批的梁军,进入了城中。
    梁军整齐而威武,对百姓秋毫不犯。
    “哒哒哒。”
    诸葛亮一袭青衣,策马而行,身旁跟随着二三十的随从人员,其中有护卫,也有文官。
    “吁。”诸葛亮勒紧马缰,矫健的翻身下马,进入了临时的行宫内。在虎贲的接引下,到达了大厅。
    “陛下。”诸葛亮对坐在御座上的张绣,躬身一礼。
    “孔明。过来坐。”    张绣看着姿容伟岸的诸葛亮,忍不住笑容满面,请他过来坐下。
    等诸葛亮坐下之后,张绣笑着问他:“你在河东、河内做的十分好。”
    去年秋收的时候,诸葛亮上表。在他的试验田之中,杂交小麦、杂交水稻有丰硕的成果。
    最好的一种杂交水稻,一亩田能出产350-380斤。
    最好的一种杂交小麦,一亩田能出产320-360斤。
    而以前的小麦稻种,水稻稻种,最好的年景,也就能出产二三百斤罢了。
    他的杂交小麦、杂交水稻政策,大获成功。
    那么现在问题也来了,怎么才能让原本的农民,使用新的种子呢?
    张绣想让诸葛亮先在冀州进行推广,以此来争取民心。
    “这是那些老农夫的功劳,臣不敢居功。”诸葛亮愈发沉稳,拱手一礼很是谦虚道。
    “哎。老农夫技术好,也要有人能组织起他们才行。别谦虚,寡人说你有功,就有功。”
    张绣摆了摆手,一脸我认定了的样子。
    诸葛亮只得闭嘴乖乖的接受了这褒奖。
    诸葛亮在河东、河内二郡上的事情,不过是开胃菜而已。张绣说完之后,便不再提。对诸葛亮单刀直入道:“这冀州新平,对袁绍忠心的大族、忠臣多如牛毛。寡人又想在冀州推行新的粮种,还有军队整编,还有要挖掘横穿冀州的运河,连通幽州和黄河。这种种的事情,不是等闲人能处置的。”
    “寡人任命的冀州刺史审荣,是杀了叔父审配的人,根本不值得信任。寡人想让你来做这冀州刺史。”
    “诺。”诸葛亮其实已经收到风声,有了心理准备了。而且他才能抱负极强,对这重要的大州刺史工作,也是如饮甘露,欣然应道。
    “好。”
    张绣笑着重重点了点头。
    随即,张绣又把冀州的事情,展开了跟诸葛亮说。
    “这推广粮食,暂且不说了。这挖掘运河,寡人再加你一个河堤谒者。暂时是横穿冀州,等打下中原,要连通江淮。寡人已经给你准备了乌桓人、这一次收降的援兵之中,也拨给你八万人,作为挖河的人。这件事情,一定要干的漂亮。”
    张绣抬起头来,眸光精亮道。
    “诺。”诸葛亮没有任何推辞,欣然应诺。
    “这军队整编嘛。寡人是打算让各军补充、增加兵力。剩下的老弱,由你安排遣送回去原籍。”
    “对于审配家、郭图家、逢纪家、许攸家,以及袁绍的袁家。你分成三个部分。把郭图、逢纪、许攸这些有能力活动的人,送去长安看管起来。分出一部送去燕州交给燕州刺史臧洪。分出一部分,前往凉州。他们不是号称世家大族,衣冠子弟吗?就让他们去那边陲之地,增加当地汉人的数量,身边教化蛮夷。”
    “这些大族留下来的家产、田宅、奴仆,一个不能带走。家产、田宅收归国有,奴仆还为平民,分给田地。”
    张绣眯起了眼睛,露出了杀气。
    别看审配、郭图、逢纪等人对袁绍忠心耿耿,但他们与许攸一样,都是贪财之辈。
    一个个家富巨亿,富得流油。
    张绣自然要把他们处置了,把能折腾有能力的人送去长安看管,不让他们与袁绍呆在一块。
    没能力的,送去边塞之地。
    这些个大族没了金钱、家奴、田产,到了边塞之地,也就是一介小民,想怎么控制,就怎么控制。
    如果真的闹事,张绣也不会心慈手软。
    至于许攸。
    这个人倒不是袁绍的忠臣,只是张绣看他不爽罢了。
    二五仔这种人,就该有这样的下场。
    让许攸、郭图、逢纪等人住在一块,天天吵架去吧。
    “最后。”说到这里,张绣的表情又严肃了许多,对诸葛亮说道:“把治所从南皮,迁徙到邺城去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