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且豪侠之中不乏英雄,将彼辈引为己用,方能防止彼辈聚众叛乱,再演赤眉之乱。” 张瑞颇为赞同的点头,但还是说道:“如何用之?孤绝不允大举征募游侠从军。国之大事,唯祀与戎。军队必须家世清白,忠心可鉴。此为孤之底线原则!”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。自首战击破晋阳郡兵,张瑞麾下将士再未发生过叛乱变节,便是因为府兵家世清白,有世家世业。这种情况下,任何将领试图掀起叛乱,都会被基层将士砍成碎片。 权力来自于下层,而不是来自于上层。 当一位权臣把控了下层所有官员,那他的上级甚至主君就只是一位傀儡。 同理若一位将军能控制下层所有军官、士卒,张瑞亦只是一位傀儡。 而张瑞以太原、河东两郡之地便能割据一方,亦是因为当初两万基层士卒只认张瑞一人军令。 朝廷,甚至汉灵帝刘宏本人的诏令,在士卒们眼中,还不如茅房里的厕筹有用。 所有基层士卒只认张瑞政令,那些想叛变的将领就只能梦中想想,一旦付诸实践,就会发现他手中的军权就像是建在沙子上的大厦,倾倒只在瞬间。 裴潜恭敬颔首,确认这一点不容挑战。然后为张瑞解释道:“并非大举征召豪侠进入军中,而是择其精锐进入军中?” “有何不同?” “士可举孝廉为官,侠亦可凭悍勇为校。此般制度则可选游侠中精锐,充入军中。” 裴潜的见识还是有时代的局限性,不过倒也的确给了张瑞很大启发。 举孝廉一类察举手段,治政最多危害一县。若套用到军中,一位高官举荐上来一位懦夫,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战死沙场了。 相比较而言,张瑞还是更倾向于科考类手段,比如武科。 第(2/3)页